预警系统:风险提前防控机制具体功能详解(软件设计依据) 预警系统是智慧河道管理平台的 “风险雷达”,通过整合多源数据、构建智能分析模型,实现对湘江长沙段垃圾污染相关风险的 “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系统聚焦气象灾害、环境异常、行为违规、设备故障四大风险类型,建立 “监测 - 分析 - 预警 - 联动” 的全流程机制,为软件设计提供明确的功能边界与逻辑依据。 一、核心功能模块:多维度风险监测与预警 1.1 气象与灾害预警模块:自然风险提前防控 对接权威气象数据与水文信息,针对可能加剧垃圾污染或影响作业安全的气象事件,提供分级预警与应对建议,保障作业安全并提前部署防控措施。 1.1.1 数据接入与处理 数据来源: 气象部门 API 接口:实时获取降雨量、风力、温度、湿度等数据(更新频率 1 次 / 30 分钟); 水文站监测数据:湘江水位、流速、流量(更新频率 1 次 / 小时); 历史灾害数据库:近 5 年湘江长沙段暴雨、洪水、干旱等事件记录(用于模型训练)。 数据处理: 异常值过滤:剔除传感器故障导致的离谱数据(如瞬时降雨量>100mm / 小时); 时空匹配:将气象数据与湘江网格化分区关联(如 “XX 网格未来 2 小时降雨量≥50mm”)。 1.1.2 预警类型与触发条件 预警类型 预警等级 触发条件(湘江长沙段适用) 影响场景 暴雨预警 蓝色 未来 12 小时降雨量≥50mm 雨水冲刷导致垃圾入河、滩涂垃圾扩散 黄色 未来 6 小时降雨量≥50mm 或 1 小时≥30mm 水面漂浮物聚集、作业人员安全风险升高 大风预警 黄色 风力≥6 级(10.8-13.8m/s) 无人船作业稳定性下降、垃圾扩散范围扩大 橙色 风力≥8 级(17.2-20.7m/s) 需暂停所有水面作业(含无人船、人工打捞) 洪水预警 蓝色 水位达到警戒水位的 90% 河床淤积物被冲刷上浮、排污口垃圾溢出 干旱预警 黄色 连续 15 天无有效降雨且水位低于历史同期 30% 水面垃圾浓度升高、水质恶化加速 1.1.3 预警输出与联动 预警通知: 推送对象:管理人员(全量预警)、作业人员(影响其负责网格的预警); 通知方式:后台系统弹窗、移动端 APP 推送、短信(仅橙色 / 红色预警); 内容模板:“【暴雨黄色预警】XX 网格未来 6 小时将有强降雨,建议:1. 暂停水面作业;2. 提前清理易冲刷区域垃圾;3. 准备应急打捞设备。” 联动措施: 工单系统:自动延迟受影响区域的非紧急工单处理时限(如暴雨期间延长 24 小时); 设备管理系统:向无人船、无人机发送 “待避航” 指令,禁止在预警期间启动作业。 1.2 环境异常预警模块:污染扩散风险监测 基于水质传感器、无人船监测数据,识别因垃圾污染导致的水质恶化或河床淤积异常,提前预警污染扩散风险,辅助精准治理。 1.2.1 监测指标与预警阈值 预警类型 监测指标 预警阈值(湘江长沙段参考值) 关联风险 水质恶化预警 溶解氧 <5mg/L(连续 2 小时) 垃圾腐烂消耗氧气,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氨氮含量 >1.5mg/L 生活类垃圾(如餐厨废弃物)污染特征指标 底泥淤积预警 淤积厚度 >0.5m(单点)或区域占比>30% 影响行洪且底泥污染物释放加剧水质恶化 垃圾聚集预警 漂浮物密度 >5 个 / 100㎡(连续 30 分钟) 易形成 “垃圾带”,需优先调度打捞设备 1.2.2 预警生成逻辑 实时监测:水质传感器每 10 分钟上传 1 次数据,无人船每日巡航时补充采样(重点区域加密至每 2 小时 1 次); 趋势分析:系统自动计算近 24 小时指标变化率(如 “氨氮含量 24 小时上升 40%”),结合历史同期数据判定是否异常; 空间定位:通过传感器 / GPS 定位,在 3D 地图上标记异常区域(如 “XX 排污口下游 200 米处溶解氧偏低”)。 1.2.3 处置建议输出 针对水质恶化预警:“建议优先排查 XX 区域上游排污口及垃圾聚集区,调度无人船进行定点打捞,并增加水质监测频次至每 30 分钟 1 次。” 针对底泥淤积预警:“XX 滩涂区域淤积厚度超标,建议结合无人机测绘数据制定清淤计划,同步清理表层垃圾。” 1.3 行为违规预警模块:人为污染行为拦截 通过智能摄像头、无人机的 AI 识别功能,实时捕捉非法倾倒垃圾、违规排污等人为破坏行为,触发预警并辅助快速拦截,减少污染源头。 1.3.1 违规行为识别类型 重点监控行为: 非法倾倒垃圾:车辆 / 人员向河道或滩涂丢弃袋装垃圾、建筑垃圾等; 违规排污:企业 / 个体向河道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含暗管偷排); 违规作业:在禁渔期 / 禁钓区钓鱼(可能丢弃渔具垃圾)、无证船只进入作业区; 识别精度:白天≥95%,夜间(红外模式)≥85%,支持排除误识别(如落叶被风吹动判定为垃圾)。 1.3.2 预警响应流程 实时抓拍:摄像头 / 无人机识别到违规行为后,自动拍摄 3 张特写照片 + 1 段 15 秒视频(含时间、GPS 水印); 分级预警: 一般违规(如违规钓鱼):推送至网格巡查员,30 分钟内到场处置; 严重违规(如非法倾倒建筑垃圾):同时推送至管理人员与执法部门,触发 “应急响应”; 轨迹追踪:若违规对象为移动目标(如车辆),系统通过连续抓拍生成移动轨迹,在 3D 地图上动态显示,辅助拦截。 1.3.3 证据留存与联动 所有违规行为的音视频证据自动存储至不可篡改的数据库,保留期限≥1 年; 与执法部门系统对接(需授权),支持一键导出证据(含时间、地点、行为描述),缩短立案周期。 1.4 设备故障预警模块:保障作业连续性 实时监测无人船、无人机、智能摄像头等硬件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减少因设备停机导致的作业中断。 1.4.1 监测参数与预警规则 设备类型 监测参数 预警阈值 预警等级 垃圾打捞无人船 电池电量 <20%(且未在基站充电) 黄色 推进器电流 >额定值 120%(连续 1 分钟) 橙色 巡查无人机 剩余续航时间 <15 分钟(且未在返航途中) 黄色 GPS 信号强度 <3 颗卫星(连续 30 秒) 黄色 智能摄像头 离线时长 >10 分钟 黄色 硬盘存储量 >90% 蓝色 1.4.2 预警处置机制 故障预警推送:第一时间推送至设备管理员(通过设备管理系统关联责任人),内容包含 “设备 ID + 故障类型 + 建议处理方式”; 备用资源调度:若核心作业设备(如无人船)故障,系统自动在工单系统中标记 “受影响工单”,并推荐附近可用设备替代; 维修闭环管理:设备管理员处理完成后,需在系统中填写 “维修记录”(含更换部件、测试结果),预警状态自动解除。 1.5 趋势预测预警模块:基于历史数据的风险预判 通过分析历史污染数据与气象规律,预测未来高风险区域与时段,辅助提前部署防控资源,变 “被动应对” 为 “主动预防”。 1.5.1 预测模型与输入数据 模型类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如 ARIMA)+ 空间聚类算法; 输入数据:近 1 年的垃圾工单记录、气象数据、水质数据、节假日人流数据(如景区附近河段)。 1.5.2 预测输出内容 短期预测(未来 7 天): 高风险区域:如 “XX 大桥下游区域预计 3 天后因降雨出现漂浮垃圾聚集,建议提前调度无人船值守”; 周期性预测: 如 “每月 5-10 日(农贸市场集中清理日),XX 滩涂易出现菜叶等垃圾,建议增加巡查频次”; 如 “汛期(6-8 月)XX 河段淤积预警概率达 70%,需提前制定清淤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