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
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yyl 5e83112728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assets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common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data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images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plugins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resources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all.min.css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chart.js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chartjs-plugin-datalabels.min.js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chartjs-plugin-datalabels.min1.js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device.html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fa-solid-900.ttf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fa-solid-900.woff2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leaflet.css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readme.txt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script.js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styles.css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subindex.html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subindex_white.html 海底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管理平台界面 2 weeks ago

readme.txt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智慧河道管理平台
垃圾打捞清理与转运专项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1.1 背景需求
湘江长沙段面临水面漂浮物(漂浮垃圾、枯枝灌木、病死禽畜等)和滩涂废弃物(垃圾废弃物、堆物、焚烧污染物等)污染问题,传统治理模式存在效率低下、响应滞后、监管不足等痛点。智慧河道管理平台整合先进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构建 “智能化发现 - 精准化打捞 - 规范化转运” 的全流程治理体系,实现湘江长沙段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1.2 核心目标
通过智能硬件设备实现水面与滩涂垃圾的自动识别、精准定位,提升污染发现效率;
利用无人船、无人机等设备完成高效打捞与巡查,降低人工成本与作业风险;
依托稳定的通信基础设施,保障各类设备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协同联动;
建立 “硬件采集 - 软件分析 - 人工处置” 的闭环机制,确保垃圾 “及时打捞、规范转运”,最终通过密闭环保专用车辆送至垃圾中转站(场)。
二、核心硬件配置:智能化治理的基础支撑体系
2.1 智能视频监控设备:全天候污染识别终端
智能摄像头是垃圾污染自动发现的核心硬件,通过 AI 算法与高清成像技术,实现对水面、滩涂的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为后续处置提供精准依据。
2.1.1 高清 AI 智能摄像头
核心功能:搭载深度学习算法,可自动识别水面漂浮物(漂浮垃圾、枯枝、病死禽畜)、滩涂废弃物(堆物、焚烧残留物、家禽粪便)及异常行为(非法倾倒垃圾、违规排污),识别准确率达 80% 以上;支持动态追踪目标,自动放大拍摄污染区域细节,为工单生成提供可视化证据。
技术参数:分辨率 800 万像素配备红外热成像模块可应对阴天、雾霾等低光照环境IP66 级防水防尘,耐受 - 30℃~70℃温度范围适应湘江沿岸潮湿、多雾的气候特点内置边缘计算芯片支持本地实时分析延迟≤1 秒减少云端数据传输压力支持以太网、4G/5G 双模通信,可灵活接入不同网络环境。
2.1.2 红外夜视摄像头
核心功能:针对夜间光线不足场景,补充高清 AI 摄像头的监测能力,通过红外成像技术捕捉夜间非法倾倒垃圾、偷排等行为,避免污染事件夜间失控。
技术参数:支持黑白 / 彩色模式自动切换(光线充足时彩色成像,光线不足时红外模式);帧率 25fps确保动态画面无拖影支持本地 SD 卡存储(最大 256GB+ 云端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2.2 通信基础设施:数据传输的 “神经网络”
通信基础设施是连接各类硬件设备与平台系统的关键,确保监测数据、控制指令的高效、稳定传输,支撑设备协同与远程管理。
2.2.1 无线网络系统
4G/5G 通信模块为移动设备无人船、无人机、巡查车提供高带宽数据传输通道支持实时视频回传、定位信息更新与远程控制指令下发5G 模式下峰值速率≥1Gbps端到端延迟≤20ms确保无人船高清摄像头的视频画面1080P流畅传输4G 作为备份模式,保障信号弱区域的基础通信;内置于无人船、无人机、智能胸卡等移动设备中,依托湘江沿岸的运营商基站覆盖,结合信号增强器解决河道信号盲区问题。
LoRa/NB-IoT 低功耗网络为固定传感器如水质传感器、设备状态监测器提供低功耗、广覆盖的数据传输适合高频次、小数据量的信息上报如设备在线状态、电池电量传输距离≥3 公里单基站可接入≥1000 台设备,功耗低至微安级,传感器电池续航可达 3-5 年;沿湘江两岸每 3 公里布设 1 个 LoRa/NB-IoT 网关,覆盖河道及沿岸 500 米范围,确保固定设备数据稳定上传。
2.2.2 有线通信网络
有线传输系统:为固定摄像头、监测站提供超大带宽、低延迟的数据传输,支撑高清视频流的实时上传;支持多设备并发传输;沿湘江两岸绿化带铺设有线网络(防腐蚀、抗拉伸),连接岸边监控立杆与后台机房,形成骨干传输网络。
物联网网关:实现不同通信协议(如 LoRa、WiFi、以太网的转换与数据汇聚将分散设备的数据统一格式后上传至平台支持≥10 种工业协议转换最大并发连接数≥1000具备边缘计算能力本地数据过滤与分析每 10 公里设置 1 个物联网网关站,安装于监控机房或户外防水柜中,作为区域数据汇聚中心。
2.3 无人船:水面垃圾打捞与自主巡查利器
无人船作为水面作业的核心设备,可替代人工完成危险、低效的水面垃圾打捞与巡查任务,提升作业效率与安全性。
2.3.1 垃圾打捞无人船
核心功能:自主导航至目标区域,通过机械臂或打捞网回收水面漂浮垃圾(如塑料袋、枯枝、病死禽畜),并暂存于内置储物舱;支持远程操控模式,在复杂水域(如浅滩、障碍物多的河段)由操作人员手动控制。
技术参数:船体尺寸长 3.5 米 × 宽 1.8 米 × 高 1.2 米吃水深度≤0.5 米适合湘江浅滩区域作业双螺旋桨推进最大航速≥6 节续航时间≥8 小时(满电状态),可覆盖 10 公里河段的打捞任务;机械臂最大承重 50kg储物舱容积≥200L单次可打捞约 150kg 漂浮垃圾;搭载 GPS + 北斗双模定位精度≤1 米配备激光雷达与超声波传感器可自动识别障碍物如礁石、桥墩并绕行搭载高清摄像头1080P、AI 识别模块实时识别水面垃圾、4G/5G 通信模块(回传视频与位置信息)。
2.3.2 水质监测无人船(辅助设备)
核心功能:在打捞垃圾的同时,同步采集水质数据(如 pH 值、溶解氧、浊度),辅助判断垃圾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技术参数:搭载光谱水质分析仪(检测精度 ±5%采样频率≥1 次 / 分钟,数据实时回传至平台。
2.4 无人机:空中巡查与大范围监测平台
无人机凭借高空视角与灵活机动性,可快速完成大范围河段的垃圾巡查、地形测绘与应急响应,是地面与水面设备的重要补充。
2.4.1 多旋翼巡查无人机
核心功能按预设航线对指定河段进行航拍巡查通过高清相机与热成像仪识别水面与滩涂垃圾生成污染区域的三维坐标支持应急起飞在接到突发污染事件预警后如大面积垃圾漂浮10 分钟内抵达现场并回传实时画面。
技术参数:六旋翼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 12kg折叠设计便于运输与存储续航时间≥40 分钟巡航速度≥50km/h单次可巡查 20 平方公里区域;搭载 2000 万像素高清相机变焦倍数≥30 倍、热成像仪可识别高温点如焚烧污染物、4G/5G 通信模块实时回传视频GPS + 北斗定位精度≤0.5 米支持超视距控制半径≥5 公里),具备自动返航功能(低电量或信号丢失时)。
2.4.2 激光雷达测绘无人机
核心功能:搭载激光雷达设备,对河床地形、滩涂边界进行高精度测绘,生成三维模型,辅助识别易堆积垃圾的低洼区域;
技术参数激光雷达点云密度≥200 点 /㎡测绘精度≤5cm可清晰呈现河床淤积与滩涂地形变化。
2.5 其他辅助硬件设备
2.5.1 智能定位终端与胸卡
功能:为保洁人员、密闭转运车辆提供定位与状态监测,确保人员到岗、车辆按规转运;
技术参数GPS 定位精度≤5 米,支持心率监测(智能胸卡)、轨迹记录(每 30 秒更新 1 次电池续航≥7 天。
2.5.2 边缘计算网关
功能:部署在监控立杆或基站,对附近设备(摄像头、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本地预处理(如视频压缩、异常值过滤),减少上传至云端的数据量;
技术参数支持≥16 路设备接入算力≥10TOPS可并行处理 4 路高清视频的 AI 识别任务。
三、软件系统功能:硬件协同与流程管控的核心中枢
3.1监控管理一张图:垃圾污染可视化管控中枢
以湘江长沙段 3D 三维地图为载体,实现水面与滩涂垃圾的实时监控与作业可视化:
污染精准定位:通过高清摄像头(带 AI 算法)自动识别水面漂浮物、滩涂废弃物,标记位置与类型(如漂浮垃圾、堆物),同步显示在 3D 地图上;
作业动态跟踪:实时展示保洁船打捞轨迹、密闭转运车辆位置,关联作业视频画面,掌握打捞进度与转运路径;
重点区域标注:标记易堆积垃圾的河段(如弯道、排污口附近)、滩涂重点清理区,辅助优先调度作业资源。
3.2工单系统:垃圾处理全流程闭环管理
构建 “污染发现 - 派单 - 打捞 - 转运 - 验收” 的闭环流程,确保每处垃圾 “有人管、管到位”:
多渠道发现污染AI 自动识别(摄像头捕捉水面漂浮物、滩涂堆物等,生成事件工单)、巡查员上报(通过移动端 APP 上传现场垃圾照片(带位置、类型信息))、公众反馈(市民通过小程序提交垃圾问题(附照片 + 定位));
智能派单:系统根据垃圾位置(湘江分段网格)、类型(水面 / 滩涂)、作业人员排班,自动派单给对应网格的保洁团队(水面用保洁船、滩涂用人工 / 机械);
作业与转运留痕:打捞完成后,保洁人员通过移动端上传 “清理前后对比照”(带时间、位置水印);转运环节需记录密闭环保专用车辆的装载时间、车牌号、中转站(场)接收凭证,上传至系统存档;
验收归档:管理人员通过后台核查清理效果与转运记录,验收通过后归档。
3.3设备管理系统:硬件全生命周期管控平台
实现对无人船、无人机、摄像头等硬件设备的统一管理与运维:
设备档案管理:建立完整台账,记录设备型号、采购时间、维护记录、绑定通讯卡信息等;
实时状态监控:展示设备在线状态、电量、故障代码等,对离线、低电量设备自动预警;
运维调度:生成设备巡检计划,提醒运维人员定期保养;支持故障报修(通过移动端 APP 提交)、维修记录跟踪、备件库存预警。
3.4预警系统:风险提前防控机制
聚焦影响打捞与转运的关键因素,提供精准预警:
天气预警:对接气象部门数据,对暴雨、大风等可能导致垃圾堆积或影响水面作业的天气,提前推送预警,辅助调整作业计划(如提前打捞、暂停危险河段作业);
垃圾堆积预警:通过 AI 分析历史数据,对易堆积垃圾的河段(如湘江某弯道)提前预警,提示加强巡查频次;
设备故障预警:监测无人船、无人机等设备的运行数据,对潜在故障(如电池老化、传感器异常)提前预警,减少作业中断。
3.5移动端 APP现场作业与信息交互工具
为保洁人员、巡查员、运维人员提供移动办公入口:
核心功能:接收工单任务(含垃圾位置、类型)、上传清理前后对比照、上报设备故障、查看作业路线导航(基于 3D 地图);
辅助功能:离线作业记录(无网络时缓存数据,联网后自动同步)、接收预警信息(如天气预警、任务提醒)。
3.6公众小程序:全民参与垃圾污染治理
作为公众反馈与监督的渠道,助力扩大垃圾发现范围:
信息展示:河道治理成果轮播(照片、视频)、环保知识科普;
公众参与:支持群众反馈问题(上传河道垃圾、排污等照片 + 位置)、建言献策(留言功能);
进度查询:群众可查询自己反馈问题的处理进度(关联工单系统)。
四、软硬件协同机制:构建 “空 - 天 - 地 - 水” 一体化作业体系
4.1 设备与软件联动流程
1.发现阶段:智能摄像头(地面)与无人机(空中)协同识别垃圾,摄像头提供细节图像,无人机确定大范围分布,平台(监控管理一张图)融合数据后生成精准的垃圾位置坐标与类型信息;
2.调度阶段:工单系统根据垃圾位置(水面 / 滩涂)、规模,自动调度最近的无人船(水面)或保洁人员(滩涂),并通过通信网络下发任务指令至移动端 APP
3.作业阶段:无人船自主打捞,无人机实时航拍作业进度,智能摄像头监控细节,数据通过通信基础设施同步回传至监控管理一张图;
4.转运阶段:密闭转运车辆的定位终端实时上传路线至平台,软件系统确认车辆按规定路线行驶至垃圾中转站,同时记录卸载时间与凭证;
5.验收阶段:无人机航拍清理后区域,与清理前图像对比,管理人员通过工单系统完成验收,数据归档至设备管理系统。
五、核心优势:提升打捞转运效率与规范性
1.垃圾发现更及时AI 摄像头 24 小时自动识别,结合巡查员与公众反馈,较传统人工巡查效率提升 60%,确保垃圾 “早发现、早处理”;
2.作业调度更精准:软件系统基于 3D 地图与智能派单,作业人员到达现场时间缩短 30%,避免人力浪费;
3.设备协同更高效:无人船、无人机与人工团队形成互补,覆盖不同场景(如大面积垃圾用无人船、复杂地形用人工);
4.转运过程可追溯:软硬件结合记录密闭环保专用车辆的装载、运输、卸载全流程,确保垃圾规范转运,杜绝中途倾倒;
5.管理考核有依据:工单完成率、清理质量、转运合规性等数据自动统计,为作业团队绩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六、应用价值
生态效益:湘江长沙段水面漂浮物与滩涂废弃物清理及时率提升 80%,河道环境明显改善;
管理效率:垃圾处理周期从平均 24 小时缩短至 8 小时,管理成本降低 40%
合规性保障:密闭转运全程留痕,满足环保监管要求,杜绝二次污染。
本平台通过软硬件协同,打通 “发现 - 打捞 - 转运 - 验收” 全链条,为湘江长沙段垃圾治理提供高效、规范的智能化解决方案。